型號 |
特性 |
型號 |
特性
|
GTX 280
|
[▲] 改良版Tesla微架構,CUDA版本1.3
[▲] 基於台積電65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576mm2
[▲] 240個流處理器,80個TMU,32個ROP,30組SM
[▲] 480KB一級緩存,256KB二級緩存
[▲] 主頻602MHz,最大顯存速率2.2Gbps
[▲] 具有1GB的512位寬的GDDR3顯存,頻寬為141.7GB/s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40%
[ ━ ] 支持DirectX 11.1,OpenGL 3.3和OpenCL 1.1
[▼] 單6+8pin供電接口,TDP為236W
[▼] 官方指導價$649
|
HD 4870
|
[▲] 改良版TeraScale微架構,計算引擎版本GFX3
[▲] 基於台積電55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256mm2
[▲] 800個流處理器,40個TMU,16個ROP,10組CU
[▲] 160KB一級緩存,256KB二級緩存
[▲] 主頻750MHz,最大顯存速率3.6Gbps
[▲] 具有1GB的256位寬的GDDR5顯存,頻寬為153.6GB/s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100%
[▲] 支持DirectX 10.1,OpenGL 3.3和OpenCL 1.1
[▼] 雙6pin供電接口,TDP為150W
[▼] 官方指導價$299
|
GTX 480
|
[▲] 新的Fermi微架構,CUDA版本2.0
[▲] 基於台積電40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529mm2
[▲] 480個流處理器,60個TMU,48個ROP,15組SM
[▲] 960KB一級緩存,768KB二級緩存
[▲] 主頻701MHz,最大顯存速率3.7Gbps
[▲] 具有1.5GB的384位寬的GDDR5顯存,頻寬為177.4GB/s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55%
[ ━ ] 支持DirectX 12.0,OpenGL 4.6和OpenCL 1.1
[▼] 單6+8pin供電接口,TDP為250W
[▲] 官方指導價$499
|
HD 5870
|
[▲] 新的TeraScale 2微架構,計算引擎版本GFX4
[▲] 基於台積電40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334mm2
[▲] 1600個流處理器,80個TMU,32個ROP,20組CU
[▲] 160KB一級緩存,512KB二級緩存
[▲] 主頻850MHz,最大顯存速率4.8Gbps
[▲] 具有1GB的256位寬的GDDR5顯存,頻寬為153.6GB/s
[ ━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70%
[▲] 支持DirectX 11.2,OpenGL 4.4和OpenCL 1.2
[▼] 雙6pin供電接口,TDP為188W
[▼] 官方指導價$399
|
GTX 580
|
[ ━ ] 改良版Fermi微架構,CUDA版本2.0
[ ━ ] 基於台積電40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520mm2
[▲] 512個流處理器,64個TMU,48個ROP,16組SM
[▲] 1MB一級緩存,768KB二級緩存
[▲] 主頻772MHz,最大顯存速率4Gbps
[▲] 具有1.5GB的384位寬的GDDR5顯存,頻寬為192.4GB/s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25%
[ ━ ] 支持DirectX 12.0,OpenGL 4.6和OpenCL 1.1
[▲] 單6+8pin供電接口,TDP為244W
[ ━ ] 官方指導價$499
|
HD 6970
|
[▲] 改良版TeraScale 3微架構,計算引擎版本GFX5
[ ━ ] 基於台積電40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389mm2
[ ━ ] 1536個流處理器,96個TMU,32個ROP,24組CU
[▲] 192KB一級緩存,512KB二級緩存
[▲] 主頻850MHz,最大顯存速率4.8Gbps
[▲] 具有1GB的256位寬的GDDR5顯存,頻寬為153.6GB/s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20%
[▲] 支持DirectX 11.2,OpenGL 4.4和OpenCL 1.2
[▼] 單6+8pin供電接口,TDP為250W
[▲] 官方指導價$369
|
GTX 680
|
[▲] 新的Kepler微架構,CUDA版本3.0
[▲] 基於台積電28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294mm2
[▲] 1536個流處理器,128個TMU,32個ROP,8組SM
[▼] 128KB一級緩存,512KB二級緩存
[▲] 主頻1006MHz,最大顯存速率6Gbps
[▼] 具有2GB的256位寬的GDDR5顯存,頻寬為192.3GB/s
[ ━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25%
[▲] 支持DirectX 12.0,OpenGL 4.6,OpenCL 3.0和Vulkan 1.2.175
[▲] 雙6pin供電接口,TDP為195W
[ ━ ] 官方指導價$499
|
HD 7970
|
[▲] 新的GCN 1.0微架構,計算引擎版本GFX6
[▲] 基於台積電28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352mm2
[▲] 2048個流處理器,128個TMU,32個ROP,24組CU
[▲] 512KB一級緩存,768KB二級緩存
[▲] 主頻925MHz,最大顯存速率5.5Gbps
[▲] 具有3GB的384位寬的GDDR5顯存,頻寬為264GB/s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45%
[▲] 支持DirectX 12.0,OpenGL 4.6,OpenCL 2.1和Vulkan 1.2.170
[ ━ ] 單6+8pin供電接口,TDP為250W
[▼] 官方指導價$549
|
GTX 780
|
[ ━ ] 改良版Kepler微架構,CUDA版本3.5
[▼] 基於台積電28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561mm2
[▲] 2304個流處理器,192個TMU,48個ROP,12組SM
[▲] 192KB一級緩存,1.5MB二級緩存
[▼] 主頻863MHz,最大顯存速率6Gbps
[▲] 具有3GB的384位寬的GDDR5顯存,頻寬為288.4GB/s
[ ━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25%
[ ━ ] 支持DirectX 12.0,OpenGL 4.6,OpenCL 3.0和Vulkan 1.2.175
[▼] 單6+8pin供電接口,TDP為250W
[▼] 官方指導價$649
|
R9 290X
|
[▲] 改良版GCN 2.0微架構,計算引擎版本GFX7
[▼] 基於台積電28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438mm2
[▲] 2816個流處理器,176個TMU,64個ROP,44組CU
[▲] 704KB一級緩存,1MB二級緩存
[ ━ ] 主頻1000MHz,最大顯存速率5Gbps
[▲] 具有4GB的512位寬的GDDR5顯存,頻寬為320GB/s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50%
[ ━ ] 支持DirectX 12.0,OpenGL 4.6,OpenCL 2.1和Vulkan 1.2.170
[▼] 單6+8pin供電接口,TDP為290W
[ ━ ] 官方指導價$549
|
GTX 980
|
[▲] 新的Maxwell微架構,CUDA版本5.2
[▲] 基於台積電28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398mm2
[▲] 2048個流處理器,128個TMU,64個ROP,16組SM
[▲] 768KB一級緩存,2MB二級緩存
[▲] 主頻1127MHz,最大顯存速率7Gbps
[ ━ ] 具有4GB的256位寬的GDDR5顯存,頻寬為224.4GB/s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40%
[▲] 支持DirectX 12.0,OpenGL 4.6,OpenCL 3.0和Vulkan 1.3
[▲] 雙6pin供電接口,TDP為165W
[▲] 官方指導價$549
|
R9 390X
|
[ ━ ] 改良版GCN 2.0微架構,計算引擎版本GFX7
[ ━ ] 基於台積電28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438mm2
[ ━ ] 2816個流處理器,176個TMU,64個ROP,44組CU
[ ━ ] 704KB一級緩存,1MB二級緩存
[ ━ ] 主頻1000MHz,最大顯存速率5Gbps
[▲] 具有8GB的512位寬的GDDR5顯存,頻寬為384GB/s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5%
[ ━ ] 支持DirectX 12.0,OpenGL 4.6,OpenCL 2.1和Vulkan 1.2.170
[▲] 單6+8pin供電接口,TDP為275W
[▲] 官方指導價$429
|
GTX 1080
|
[▲] 新的Pascal微架構,CUDA版本6.1
[▲] 基於台積電16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314mm2
[▲] 2560個流處理器,160個TMU,64個ROP,20組SM
[▲] 960KB一級緩存,2MB二級緩存
[▲] 主頻1607MHz,最大顯存速率10Gbps
[▲] 具有8GB的256位寬的GDDR5X顯存,頻寬為320.3GB/s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50%
[ ━ ] 支持DirectX 12.0,OpenGL 4.6,OpenCL 3.0和Vulkan 1.3
[▼] 單8pin供電接口,TDP為180W
[▼] 官方指導價$599
|
RX Vega 64
|
[▲] 新的Vega(GCN 5.0)微架構,計算引擎版本GFX9
[▲] 基于格羅方德14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495mm2
[▲] 4096個流處理器,256個TMU,64個ROP,64組CU
[▲] 1MB一級緩存,4MB二級緩存
[▲] 主頻1440MHz,最大顯存速率19Gbps
[▲] 具有8GB的4096位寬的HBM2顯存,頻寬為760.3GB/s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60%
[▲] 支持DirectX 12,OpenGL 4.6,OpenCL 2.1和Vulkan 1.3
[▼] 雙8pin供電接口,TDP為295W
[▼] 官方指導價$499
|
RTX 2080
|
[▲] 新的Turing微架構,CUDA版本7.5,支持第一代硬件光線追蹤和DLSS 2.0
[ ━ ] 基於台積電12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545mm2
[▲] 2944個流處理器,184個TMU,64個ROP,20組SM
[▲] 2.944MB一級緩存,4MB二級緩存
[ ━ ] 主頻1515MHz,最大顯存速率14Gbps
[▲] 具有8GB的256位寬的GDDR6顯存,頻寬為448GB/s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40%
[▲] 支持DirectX 12 Ultimate,OpenGL 4.6,OpenCL 3.0和Vulkan 1.3
[▼] 單6+8pin供電接口,TDP為215W
[▼] 官方指導價$699
|
無對應競品
|
RTX 3080
|
[▲] 新的Ampere微架構,CUDA版本8.6,支持第二代硬件光線追蹤和DLSS 2.0
[▲] 基於三星8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628mm2
[▲] 8704個流處理器,272個TMU,96個ROP,68組SM
[▲] 8.704MB一級緩存,5MB二級緩存
[▲] 主頻1440MHz,最大顯存速率19Gbps
[▲] 具有10GB的320位寬的GDDR6X顯存,頻寬為760.3GB/s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60%
[ ━ ] 支持DirectX 12 Ultimate,OpenGL 4.6,OpenCL 3.0和Vulkan 1.3
[▼] 單12pin供電接口,TDP為320W
[ ━ ] 官方指導價$699
|
RX 6800XT
|
[▲] 新的RDNA 2.0微架構,計算引擎版本GFX10.3,支持第一代硬件光線追蹤
[▲] 基於台積電7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520mm2
[▲] 4608個流處理器,288個TMU,128個ROP,72組CU
[▲] 512KB一級緩存,4MB二級緩存,128MB(三級)無限緩存
[▲] 主頻1440MHz,最大顯存速率19Gbps
[ ━ ] 具有16GB的256位寬的GDDR6顯存,頻寬為512GB/s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120%
[▲] 支持DirectX 12 Ultimate,OpenGL 4.6,OpenCL 2.1和Vulkan 1.3
[ ━ ] 雙8pin供電接口,TDP為300W
[▼] 官方指導價$649
|
RTX 4080
|
[▲] 新的Ada Lovelace微架構,CUDA版本8.9,支持第三代硬件光線追蹤和DLSS 3.0
[▲] 基於台積電4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379mm2
[▲] 9728個流處理器,304個TMU,112個ROP,76組SM
[▲] 9.728MB一級緩存,64MB二級緩存
[▲] 主頻2205MHz,最大顯存速率22.4Gbps
[ ━ ] 具有16GB的256位寬的GDDR6X顯存,頻寬為716.8GB/s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40%
[ ━ ] 支持DirectX 12 Ultimate,OpenGL 4.6,OpenCL 3.0和Vulkan 1.3
[▼] 單16pin供電接口,TDP為320W
[▼] 官方指導價$1199
|
RX 7900XT
|
[▲] 新的RDNA 3.0微架構,計算引擎版本GFX11,支持第二代硬件光線追蹤
[▲] 基於台積電5nm的製程,芯片面積為520mm2
[▲] 5376個流處理器,336個TMU,192個ROP,84組CU
[ ━ ] 1.5MB一級緩存,6MB二級緩存,80MB(三級)無限緩存
[▲] 主頻1500MHz,最大顯存速率20Gbps
[▲] 具有20GB的320位寬的GDDR6顯存,頻寬為800GB/s
[▼] 總體性能較前一代提升約30%
[ ━ ] 支持DirectX 12 Ultimate,OpenGL 4.6,OpenCL 2.1和Vulkan 1.3
[ ━ ] 雙8pin供電接口,TDP為300W
[▼] 官方指導價$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