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未名残章/5

未名残章/4未名残章/5 | 未名残章/6

此残章包含核心世界设定内容。

此残章关系到其他残章的总设定。

「未名残章……?」

祂看着他写下这个名字。

「就这么命名自己的幻想,吗。」

即使这些幻想一开始没有名字没有结局也要硬生生地塞上一个没有名字的名字,吗。

也许,是未名到赋名的过程当中吧。

每一篇幻想被他叫做“位点”。那些一开始散落的初步形成的世界观,终于有了些许联系。

……有趣。


好,让我把这些概念说明白(虽然恐怕结果不算明白)。

《未名残章》这一整个体系,是一个不定篇长的杂文集,文体以小说为主。在没有其他作者参与之前,所有残章的共有设定就是湖远星。在有其他参与者后,它会进一步拓展,由更多人一起写自己的故事,类似于SCP一样的模式,但是更加的自由——连文体要求都没有,更没有投票机制约束文风,只需要有一点想写的想法,或者是什么想说的话但又难以用议论文表达,抑或只是写出来排忧,残章体系都欢迎。但唯一的一点就是,在设定上,这些残章都是由“不明意识体”产生的思维片段;在没有任何其他“不明意识体”让收集机关观测之前(没有其他作者之前),那么就是湖远星。此处“湖远星”不再是我的自设,也不再是某个具体小说或残章中的角色。

在没有其他不明意识体之前,未名残章实质上就是湖远星的思维片段集合。这些片段中,大多会出现一个叫“湖远星”的角色(他不是前一个湖远星,下文在指代这个角色时会加上引号),并且会有一部分共同设定和分异设定。这些设定通常就是湖远星当中所写的设定的一小部分,而湖远星这个页面里写的设定,或者其他小说中的湖远星(比如下界之旅/湖远星)其实独立于残章体系。其中,存档计划是现实中的我和湖远星的交集。同时,当我们说“来自下界之旅的湖远星”“来自未名残章的湖远星”“来自存档计划的湖远星”的时候,我们要明白他们是三个角色,这三个角色有交集设定,并且恰好同名。来自下界之旅的不知道来自未名残章的“湖远星”的事情,反之也是。“来自存档计划的湖远星”是一个特殊定义的短语,它专指作者我从小学开始构建到现在的,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被我认定为“湖远星”和“初设”的所有设定的总和。他是设定总和,意味着他知道所有“湖远星”的事情。

但是有个问题。

我把这些设定全部写成了一篇残章而不是外围文档。

哦吼,这下子无论是哪个湖远星都知道这些事实了……吗?

残章体系本身是一个缸中之脑的演绎。从设定上来说,收集机关是现实中的人物,他们来观察一个“虚拟(但其实不是真的虚拟,从设定角度来说。下文会解释)”的“不明意识体”,这就是一个缸中之脑。以现实的我为第0层,向下(越往下越“虚拟”,信息密度越小)为正方向,那么残章收集机关在第1层,湖远星和其他意识体也在第1层(注意这一点,这表明意识体在同级机关的异世界),意识体所创作的残章是第2层。由于第0位点的设定,意识体在第2层必然也会创造一个未名残章收集机关,也会把自己的这些创作叫做未名残章。那么这样,会导致一个无限的嵌套,往下每一层都会有和第1层一样的结构。

在第0层,我并不能证伪“我的世界不存在一个未名残章收集机关收集我的思想片段”,那么一旦也存在,那么向上n层(第-1、-2、……层)也同理可得,会有无限的嵌套结构。

这样,整个残章体系就是一个长长的鱼骨。

在残章中会出现一个叫做“祂”的角色。他是不明意识体在残章中放置的等同于自己,但是在事实上又独立于意识体的角色。他在一般情况下不存在于其他残章中,我们把“祂存在的地方”叫做“未知领域”。换句话,“祂”是第三人称叙述下的,会知晓同层及以下残章内容的,意识体的化身。

这种鱼骨状的结构如果有了他人参与就会变成网状。唯一的不足就是,这个结构假定了“现实是相对的虚拟”(即承认了缸中之脑),存在一些消极的意义。

那么,这里我们人为取出这个鱼骨的一节,并且把这一层和下层的连接切断掉,作为一个“更能被接受”的残章体系。如果懒得理解套娃的设定就这么理解就好。

残章体系中后续会出现多个重复的角色。这些角色会被记录到二级资料库(会单独开几个子页面去总结)。


他打下这些字。

祂笑了一声。

未名残章/5 - loops

未名残章/4未名残章/5 | 未名残章/6

Cookie帮助我们提供我们的服务。通过使用我们的服务,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