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开往-友链接力

未名残章/phire序列/大事记

该页面的编辑正在进行中。 讨论

请帮助我们扩充或改进这篇文章。

本页记录了phire序列世界观下的关键事件时间轴。

由于世界观仍待完善,本页记录的事件及相关时间可能并非最终版本。

旧世界

寂度

旧世界的文明曾长期研究宇宙的演变规律,并早早地预料到整个世界将在热寂当中消亡。热寂,简而言之就是宇宙的熵,或者说混沌程度达到了顶峰,此时一切有秩序的物质都已在热的死海当中毁灭,再灿烂、再辉煌的文明留下的生存痕迹也将不复存在。以热寂为结局的宇宙演变理论模型得到了当时多数文明的认可,并最终精准地预测了旧世界在到达热寂之前经历的演变过程。

为了量化宇宙达成热寂的进度,科学家以宇宙中物质的总体存在形态、熵水平、星系的总体运动状态等多个指标为基础提出了“寂度”学说,用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来反映这一进度。寂度在宇宙在刚刚产生时为0,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增大,并在宇宙完全陷入热寂时达到1,不过理论上宇宙实际能够达到的状态只能使寂度无限趋近于1,并不存在某一时间节点使寂度真正达到1,而且寂度的增长并不是均匀的,它的增长趋势从宏观上看是先快后慢的。

据科学家估计,适宜生命存在的寂度区间是0.14-0.39,适宜文明发展的寂度区间是0.21-0.35。他们还指出了寂度的增长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些关键节点:

  • <0.12:物质的运动尚不足以演化出生命;
  • 0.14:世界上的自然物质资源开始满足生命繁衍生息的基本要求;
  • 0.21:对生物可用的自然物质资源的数量增长速度达到顶峰,资源需求的增长促使了一些初级文明的出现;
  • 0.23:文明对自然物质资源的开发速度不断增长,进入文明多样性繁荣期;
  • 0.24:自然资源数量增长速度开始明显落后于开发速度,文明对非自然资源的研究和开发逐渐兴起;
  • 0.25:文明对资源的生产与利用达成平衡,进入长久的平稳发展阶段;
  • 0.35:由于宇宙的熵达到了影响星系正常运转的水平,文明对资源的生产和利用受到影响,进入衰退期;
  • 0.37:文明规模大幅缩减,大部分生命回归原始的生存状态;
  • 0.39:恒星寿命终结,绝大多数生命灭亡,文明竭尽科技所能帮助极少数生命存活,并尝试寻找新的生存方式;
  • 0.57:熵的增大导致生命存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也已无法满足,所有生命彻底灭亡。

最终,旧世界文明与生命的实际发展存亡历程与寂度学说基本吻合。所以方便起见,我们会按照寂度增长顺序来记录旧世界发生各个关键事件,而不会像常规的大事记那样使用具体的时间单位。

事件一览

0.36
  • 受宇宙的熵水平影响,文明发展状态每况愈下,世界开始流行“末日思潮”,生命的终结、文明的去向及宇宙的结局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 在思潮的影响下,文明当中产生了两大势力,分别是存续主义派和终结主义派。存续主义者认为,生命和智慧不复存在的宇宙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有条件,人们应该凭借自己的力量全力避免宇宙的“死亡”,让文明和智慧的光辉永存。终结主义者则认为,消亡并融入虚无是世间万物不变的宿命,这个宇宙也是如此,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改变的。
  • 起初,两大势力只在观念上存在冲突,没有不共戴天的矛盾。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双方的立场都并不支持,其中大多数人比起宇宙的结局更关心如何在当下的条件继续生存。
0.37
  • 存续主义派在当时拥有极高的科技水平。一部分存续主义派展开了关于世界本质的秘密研究,提出了许多假说,试图掌握改变世界秩序的力量并以此避免宇宙的死亡。研究取得了一部分进展,但还远不足以掌握改变世界的力量。
  • 秘密研究的消息受到曝光,存续主义派动机遭到质疑,被指控妄图通过改变秩序来统治全世界。研究被迫停止,从此存续主义派和终结主义派进入长期对峙状态。
0.38
  • 由于文明规模持续缩减,人们大多回归了原始的生活状态,无力再关心两大势力的矛盾冲突。而两大势力虽然规模也已远不如从前,由于仍持有较高水平的技术,他们仍然勉强能够维持一般的生活水平,并且继续保持对立。
  • 存续主义派利用其他势力尚不能理解的技术伪造了一场灾难,假装自己受到重创,无力再对终结主义派期待的宇宙结局构成威胁,实则隐藏在暗处等待文明当中的其他势力随着生存条件的恶化逐渐消亡,然后暗中继续进行关于世界本质的研究。
0.39
  • 存续主义派观察到其他势力已基本灭亡,只剩下极少数仍处在原始生活水平的人。此时关于世界本质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理论发现改变世界秩序会导致整个宇宙瞬间进行不可逆的彻底重置,若轻举妄动极有可能导致世界直接毁灭。
  • 存续主义派开发出了一台装置,会在受到热寂影响而受损时启动新的世界秩序,重置宇宙。新的秩序能够将宇宙重置并重新进入稳定状态后的寂度控制在0.21-0.33之间,从而避免其因热寂消亡,并保证生命和文明能够在其中繁荣。
  • 然而存续主义者通过理论得知自己无法见证新秩序下的世界、自己的智慧不能永存之后,感到深受打击。他们将世界上幸存的人聚集在一起,把自己关于宇宙结局的看法、自己的计划还有关于装置的一切告诉了他们,并且把能够提高生存水平的技术也传授给了他们,然后在茫然之中度过了生命最后的时光。
  • 幸存的人当中有一部分继承了存续主义的部分意志,他们(下面称为“后存续主义派”)决定尽力求生,将自身因受热寂影响而彻底消亡的时间尽可能延后,并在这期间维护装置。但他们当中还有一部分人仍在坚持终结主义的思想,只是没有对其他人暴露自己的立场,这部分人计划在暗中破坏装置,但由于达不到存续主义的技术水平,他们一直都没能成功。
0.44
  • 后存续主义派发现了将自己的意志留存到重置后的宇宙的方法,但实现起来存在许多限制。他们讨论后决定选出一人,把他的意志保存到装置之中,让他成为新世界的“观察者”。
  • 此时世界的环境条件已经极端到少数生命的生存都难以维持。后存续主义派在保存好“观察者”的意志不久后彻底消亡,但终结主义派仍在凭借顽强的生命力苟延残喘,并继续寻找破坏装置的方法。
0.52
  • 装置在终结主义派的操作下出现了小故障。虽然这并不会影响新秩序的启动,但终结主义派也因此获得了在新世界复苏的机会。
  • 终结主义派制定计划,决定在新世界复苏后利用新秩序的漏洞使其重新走向消亡之路。不久后,终结主义派也在热寂的影响下在旧世界消亡了。
0.57
  • 理论上宇宙中的所有生命已经消亡。
0.99999999999999972
  • 装置受热寂影响崩溃,新秩序启动,宇宙在新秩序下重置并开始新一轮演化。

新世界

文明前

由于存续主义者提出的新世界秩序理论也用到了寂度学说的理论,同样方便起见,我们也会按照寂度增长顺序来记录这一部分的关键事件。

0.03
  • 新世界的“四大秩序”时间、空间、物质、能量开始从一个整体分离开来,寻找各自的宿主物质。物质被秩序寄宿后可能会因为变得不稳定而崩溃,此时秩序会寻找其他物质寄宿,重复这一过程,直至找到能够稳定存在的宿主物质。
0.05
  • “观察者”的意志苏醒。
0.13
  • 生命在物质的演化下开始出现。
0.14
  • 秩序开始寻找生命体作为宿主物质,宿主的死亡会使秩序寻找其他生命体寄宿。
0.21
  • 文明开始出现,宿主对秩序的利用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宇宙进入存续主义者的新世界秩序理论下的“稳定期”,寂度开始在0.21-0.33的区间内波动。

荡神纪元

约前1500年起
  • 四大秩序至此全部寄宿在不同文明下的个体身上。秩序的宿主理论上不会自然死亡,但可以被杀死。
  • 人们依赖宿主的力量成立不同的宗教和政权,在不间断的对抗之中谋求发展。
  • 此时空间、物质和能量三大秩序的宿主的存在已在天下广为人知,但时间秩序的宿主一直下落不明。
  • 宿主死亡后秩序经常会转移至其他文明的个体身上,这往往会导致原有宗教和政权的崩溃,以及新的宗教和政权兴起。
约前400年
  • 经历了不同文明间长久不断的对抗,各种冲突趋于平息,文明之间开始合作,结合不同秩序的力量寻求新的发展方式,世界进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
前119年
  • 能量秩序的宿主意外死亡,秩序转移给了其他宿主。
  • 但由于新的宿主对秩序的力量掌控不佳,自身临近崩溃却又由于意外没有像之前的不稳定的宿主那样立即死亡,导致力量失控。大规模能量灾害爆发,波及世界上近七成的人口。
  • 其他国家积极使用秩序的力量展开了持续数十年的救灾行动,但收效甚微。
前83年
  • 掌握空间秩序的国家提议展开结界隔绝灾源,但多个国家为了抢占能量秩序而拒绝配合该提议。
  • 至此,灾害已导致世界人口与灾难爆发起相比锐减超过三成。
前75年
  • 为了阻止灾难进一步殃及自身,掌握空间秩序的国家展开结界,将自己与世界隔绝。
前47年
  • 一名终结主义者在受灾影响较小的地区转生。
  • 至此,灾害已导致世界人口与灾难爆发起相比减少近四成。
前28年
  • 物质秩序的宿主在试图控制灾源时牺牲,新宿主下落不明。
荡神元年
  • 转生的终结主义者在不依赖秩序的力量的情况下成功控制了能量秩序的宿主,能量灾难至此彻底平息。此次灾难导致世界人口在120年内减少了一半。
  • 因解决持续百年的世界危机,世人普遍认为这名终结主义者功劳卓著,开始采用新纪元以表纪念。
16年
  • 一名青年(家乡在物质秩序原宿主所属的国家)在外四处漂泊时遇到了物质秩序的新宿主,之后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借助其力量发明了炼金术。
20年
  • 终结主义者威望不断提高,成立“荡神国”,开始四处宣扬“秩序力量威胁论”,主张秩序的力量有违自然常理,滥用必将招致灾祸,所以必须将其铲除。
Cookies help us deliver our services. By using our services,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